宁夏是黄河流经9个省区中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也是全国著名的引黄灌区之一,自古以来受黄河滋养润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宁夏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要求宁夏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7月7日-8日,实践队第二站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开展座谈交流,并前往青铜峡水电站、宁夏水利博物馆、宁夏渠首管理处大坝管理所参观学习,实地调研了解黄河宁夏段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情况。
7月7日下午,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与实践队在宁夏水利科学研究院举行交流座谈会,水利厅赵东辉调研员主持座谈会。座谈会上,赵东辉简要介绍了宁夏水利事业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的有关情况,并对实践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实践队负责人介绍了实践团队的基本情况、前期所开展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果。与会领导分别围绕宁夏水利科研情况、宁夏水文水资源情况、宁夏引黄灌区管理情况、宁夏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情况、宁夏水利史等内容向同学们进行了详实的介绍。赵东辉调研员与宁夏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海霞还重点介绍了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有关情况,认为“水”是先行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权改革、水环境治理、河湖管理、智慧水利、水土保持、城乡供水、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和水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与会领导还介绍了黄河宁夏段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他们谈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实现了全区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水质质量持续提升,全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同学们认真聆听了各位领导的介绍,并就存在的问题和感兴趣的领域与参会领导开展交流。“如何发挥水利系统的优势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郑浩男同学提问道。赵东辉调研员回答道:“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具体到水利方面,就是要保障好农村供水,努力实现城乡同水价、同水质、同水网,同时也要保障好农业用水,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并抓好水旱灾害防治。”刘嘉宇同学又问道:“我们应该采取哪些举措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与会领导从守护黄河安澜、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推进黄河水环境治理、加强河湖管理、打造优美沿黄景观、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方面予以解答。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在座谈交流中,同学们再一次感受到水利为民的初心以及水利人的担当精神,也进一步感受到在各方面的不懈努力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所取得的良好成效。
7月8日上午,实践队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水电站参观学习。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走上大坝,走进发电机组,走入控制室,了解青铜峡水电站的历史沿革、工作原理以及日常运转情况,实地了解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同学们认真听取工作人员讲解,了解到青铜峡水电站是中国最早的闸墩式水电站,以灌溉为主要功能,并集发电、防凌、防汛、工业用水等功能于一体,枢纽的兴建结束了宁夏灌区两千多年无坝引水的历史,极大提高了渠道供水保证率,扩大了农业灌溉面积,为宁夏工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作出了巨大贡献。
随后,实践队来到宁夏水利博物馆参观学习。水利博物馆以“传承水历史、弘扬水文化”为理念,展示了2000多年来宁夏水利发展史,全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宁夏水利事业建设取得的成就。从司马迁“水之为利害”到郭守敬“因旧谋新”,从“兴水利以尽地利” 到“河渠为宁夏生民命脉”,无不映衬着先人们对治水经验的深刻体悟。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一个个故事,通过参观学习,实践队员们从历史中感受到水利之兴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增进了对宁夏黄河历史与文化的了解,真切感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水利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宁夏引黄灌区是我国四大古老灌区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灌溉历史,并于2017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7月8日下午,实践队来到宁夏渠首管理处大坝管理所,实地参观宁夏引黄灌区相关设施,认真了解宁夏引黄灌区的发展历史与功能作用。在与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实践队了解到灌区的灌溉面积已于2021年达到1000余万亩,有力服务了当地农业的发展,造就了宁夏平原丰富而独特的农田生态系统,为助力全面小康、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支撑,在干旱贫瘠地区创造了环境、土地、人口协调发展的区域。在参观学习中,同学们也进一步理解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深刻内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已经成为重要资源和关键要素。宁夏平原唯黄河而存在、依黄河而发展、因黄河而兴盛,先人的治水智慧与现代水利科技在此融合碰撞,书写了“塞上江南”的美好画卷。经过两天的实地调研考察,同学们愈发坚信,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的引领下,黄河宁夏段的生态环境质量一定能够不断改善,“塞上江南”也能够展现出生态优、环境美的新容颜,在西北地区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生态安全屏障。
(编辑:黄晓羽 审核:张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