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实验室总面积18798平方米,仪器设备12519台套,设备资产总值2.32亿元,实验室高水平设备70%为自主研制或集成。自主开发的仪器设备在国内多所大专院校得到推广应用。此外,还拥有9个野外实习教学基地和17个校外联合研究基地。
农田水利与水环境实验室
始建于1955年,是我国农田水利工程专业的首个专门实验室。近年来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实验室不断完善,已具备在农业面源污染、水土环境修复、农业遥感、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多学科的室内外实验条件。现主要服务于武汉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由三个部分组成。土水环境实验室主要服务于农业水利工程骨干专业课程《灌溉与排水工程学》及《土壤学与农作学》的教学实验,以及服务于农田养分迁移转化、农田水盐运移、农业面源污染、土壤环境、水环境与水生态等领域的科研实验;灌溉排水综合实验场配备了轨道式地下称重蒸
渗仪、土壤参数自动测量系统、气候调节系统、水肥调控系统、作物生长监测系统、生态湿地实验与监测系统等实验设施;数字水利与人工智能实验平台结合水利工程场景建立,用于研究数据驱动型水利工程的智能理论、方法。模型和设备,平台的增强现实系统具有数据浏览 智能诊断、远程指导三个模块,实现了数据与现实的实时叠加。
水工结构实验室
始建于1978年,建有大坝渐进破坏实验系统、材料冲击破坏和霍普金森冲击杆实验仪器 水工混凝土结构老化实验平台、岩土THM耦合试验仪、岩石剪切锚固实验系统、电液伺服大型动静三轴试验机、岩体多相流实验等设备。承担本科大坝结构测试实验课程。可开展室内多结构模型实验,岩石动静力学实验。并可承担大坝、岩体、压力管道、厂房、大型渡槽以及闸门等各种水工建筑物的结构模型试验,及大坝、路桥、隧洞及基础的现场无损检测。同时可进行岩土与混凝土材料在单向和多向静动力作用下的性能测定,以及水泥基材料微结构样品制备与测试等研究。
水工基础与模型实验室
始建于1950年代,包括水工基础实验室和水工模型实验大厅两大部分。主要承担水利类、土建类等本科生的工程测量实验与实习、工程地质实验与实习、水工建筑材料及模型实验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试验研究和科研工作。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实验室
始建于1955年,主要功能定位为本科实验教学,同时兼顾水力学、河流动力学相关科学研究。目前面向全校4个学院(水利水电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和弘毅学堂)共10个专业的本科生专业开设《流体力学实验》,为水利水电学院所有专业开设《工程水力学实验》,为水利水电学院水文与水资源专业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开设《河流动力学实验》。
水文水资源实验室
始建于1950年代,设有径流实验场、气象场、海绵城市实验场、水环境实验室、水文年鉴室等实验平台,主要 发满聘承担工程水文实习、水质监测等教学实验,为水文气象监测 地表经流变化环境下水循环与物质迁移规律、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生态水文、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提 表屋房水供模拟、分析等实验的基础设施,开发的数字流域与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提供了水文基础理论、流域分布式水文模 特水层型、面源污染、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模拟、 厨围土缘仿真和应用研究平台。
水利水电虚拟仿真实验室
始建于1999年,完整的网络设备构建了两个独立的局域网系统,主要承担课程仿真实验教学任务。
抽水蓄能实验大厅
始建于2012年,建筑面积3600m,大厅长120m,宽30m高15~18m,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土地堂,固定设备资产3000余万元。依托实验基地,构建了在国内外独具特色的水-机-电耦合模型实验平台,并集成研制了我国首台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实证平台。目前正围绕“风光水储一体化”、水泵水轮机尾水管液柱分离、基于全功率变流的变速抽水蓄能技术等关键问题开展实验设备研制及研究。
农业水科学野外试验基地
始建于2013年,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包括108亩的核心实验区和3000亩的农业小流域观测区,主要探索我国南方地区农业水循环和水环境演变规律、研发现代农业水利技术和管理模式。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南路8号电话:027-68772215院长邮箱:sdxy@whu.edu.cn
Copyright ©